激扬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发布时间:2021-11-25 09:18:37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写道:“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回顾技术研究院6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几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下,首钢的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从弱到强、从“跟随”向“并跑”“领跑”的不断跨越。“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每一项成果都来之不易,每一次创新都艰苦卓绝,这其中,是科研人的精神信仰支撑着他们完成一次次创新壮举。如果没有“雄健的精神”滋养,再美好的理想之花也无法结出甘甜的果实。
“雄健的精神”体现在勇于创新。1962年,老钢研所的党员前辈们带领职工在条件极其艰苦、技术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将一座3吨侧吹小转炉改造成了3吨氧气顶吹转炉,在此基础上,1964年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石钢建成投产,揭开了我国转炉炼钢的新篇章。研究院老领导安朝俊结合我国缺油多煤的状况,带领科研团队经过2年多的艰苦奋战,成功开发出高炉喷吹煤粉新技术,创造了高炉喷煤率45%,入炉焦比每吨铁336公斤的世界纪录,让国外同行刮目相看。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凭借着勇于创新的精神力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值得为之自豪的骄人业绩。
“雄健的精神”体现在敢于担当。2010年,肖宝亮博士入职首钢后便投身车轮钢开发工作。为了满足国内车轮轻量化需求,他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新材料研究,长期驻扎客户产线,与客户一起改造设备、调整工艺、优化结构,现场完成上百次技术方案讨论,最终成功突破37kg级轻量化车轮瓶颈,在与浦项等国外先进企业的竞争中争得先机。经过持续发力,团队先后实现了650MPa和690MPa级别产品国内首发,目前首钢车轮钢市场占有率超过50%,位居国内首位。京唐新产线建设以来,肖宝亮敢于突破自我,主动从自己熟悉的交通用钢产品开发转型到全新的MCCR和酸洗工艺研究,他努力学习新知识,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为新产线顺稳生产、达产达效作出了重要贡献。
“雄健的精神”体现在甘于奉献。2019年,我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首钢集团积极响应北京市委援藏号召,准备选派一名焊接专业技术人才支援西藏技师学院的筹建与教学工作。这是技能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青年党员张侠洲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报名参与援藏。到达西藏后,张侠洲在克服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后很快进入角色。为了应对疫情下的线上教学需求,春节后他提前返藏投入工作,并主动提出延长一年援藏期限。在西藏的两年时间里,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饱含深情地完成了援藏任务,西藏技师学院评价他“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时代在变,精神不变。“雄健的精神”曾经哺育我们风雨兼程、硕果累累,“雄健的精神”必将继续指引我们排除万难、奋勇向前。